溪口村:从“寂寂山旮旯”到“和美石榴籽” —— 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乡村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1 10:00 信息来源:靖州县统战部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溪口村地处渠江河畔,距镇政府5.5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有汉、苗、侗各族群众1828人。这里曾是一个无区位优势、无特色资源、青壮外流、发展滞后的普通山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溪口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激发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同步推进产业升级、文化繁荣、设施完善,实现了从“寂寂山旮旯”到“和美石榴籽”的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画卷,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民族团结进步的“和美溪口”。

一、党建引领聚民心,画出民族团结“同心圆”

“头雁”领航,凝聚共识:村支书带领“两委”班子,以“拜年+动员”的暖心方式,宣布打造示范团寨、提升幸福指数的蓝图,点燃群众希望。面对“钱从哪里来”的疑虑,创新提出“政府出一点、村民出一点”的共建共享模式,有效调动了各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组织赋能,同心同向:密集召开党员会、组长会、村民大会统一思想;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制定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将发展规划图公开展示,让未来可期、目标可视,极大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必须的!”村支书的铿锵回应,是党组织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坚定承诺。

先锋示范,干群合力:党员干部、志愿者率先垂范,起早贪黑奋战在环境整治一线,一个月内自家及公共区域焕然一新,用看得见的变化感召群众。随后,村“两委”兵分两路进驻示范点,一声吆喝,各族群众纷纷加入,形成各族群众热火朝天共劳动的感人场面。这不仅是环境整治,更是各族儿女汗洒热土、共建家园的生动实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课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更彰显了家园的凝聚力。

二、环境蝶变焕新颜,共建宜居共享“石榴园”

全民动员,根治“脏乱差”:以瑞团、草坪头为突破口,采取“一户一户推进,一个一个来”的策略,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跟着干,迅速清除了积存垃圾、疏通了沟渠、净化了池塘、规范了杂物堆放。行动感染全乡,卫生整治成为村民“自觉行为”。

标准提升,养成新风尚:家家户户摆放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渐成习惯,村容村貌实现“干净卫生、整洁舒适”的质变。曾经的“掩鼻而过”之地,变成了休闲健身、儿童嬉戏的乐园。

文化浸润,乐享新生活:修建“百姓大舞台”及娱乐健身场所,搭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平台。每当夜幕降临,各族群众齐聚一堂,轻歌曼舞,欢声笑语回荡在草坪上空。“陈老奶,快来了!”的亲切呼唤,正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享幸福生活的温馨缩影。公共文化空间的繁荣,成为凝聚人心、增进认同的重要载体。

三、 产业共富强根基,结出团结发展“幸福果”

柑橘产业“老树新花”:针对传统柑橘产业困境,村“两委”主动作为,内引外联,全程服务品种改良、技术提升、电商拓销,成功实现柑橘销售告罄,多数种植户年产量超万斤,收入倍增。村民发自肺腑的感慨:“村里是大家的依靠啊!”这份依靠,是基层党组织带领各族群众共同迈向富裕的坚实保障。

多元养殖“百花齐放”:积极为养殖户(养猪、牛、鱼、鸡鸭鹅等)提供政策、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支持,培育出“谢氏养牛”、“周家养鹅”等特色品牌,拓宽了增收渠道。

现代农业“沃土生金”: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流转整合千余亩农田,“小丘变大丘”,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获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等主流媒体报道。发展水稻制种800亩、烟叶近200亩,规划蔬菜轮作,让留守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开垦300亩抛荒地变良田,成为“抢手货”。金黄的稻浪、丰收的喜悦,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共享发展成果的最美诠释。

交通破局“天堑通途”:成功开通公交线路,积极争取并推动“红马公路”项目通过认证,彻底打破交通闭塞,为产业发展、人员往来、文化交流插上翅膀,进一步拉近各族群众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促进更深层次的交融。

四、 特色做法与核心启示

1、“三同”工作法聚合力:同心同向(党组织引领凝聚共识)、同心同德(村规民约培育新风)、同心同行(干群携手共建家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全过程,激发各族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内生动力。

2、“小切口”带动“大变革”: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人居环境整治入手,以“示范团寨”建设为小切口,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快速成效赢得民心,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3、“服务者”而非“指挥者”:村“两委”精准定位为“引导者”和“服务者”(“我们主要是引导和服务”),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走什么路?怎么走?还得靠农户自己!”),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供服务,赋能各族群众自主发展、共同致富。

溪口村的蝶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乡村典范。它深刻证明:只要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和发动各族群众,将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汇聚起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让最普通的山村也能绽放出民族团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绚丽之花。溪口之路,是一条共同团结奋斗之路,一条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如今的溪口,正如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紧紧相依,共同描绘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