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靖州实践”(三)共建共享平安和谐家园
发布时间:2025-06-26 16:04 信息来源:靖州县统战部
社会治理创新求变,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明显,营商法治环境不断优化……走进湖南怀化靖州苗乡侗寨,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盛世和谐的优美画卷,各族群众尽情享受安定幸福生活。
综治中心大厅
平安,是发展之基、民生之盼。
近年来,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靖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社会治理体系和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有机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各民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各族群众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环境,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画卷。
开展民事调解工作
搭建一个平台,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
走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综治中心大厅,只见窗明几净,座椅、政策解答提示卡等一应俱全。政法委、公安、法院、人社、妇联等部门的服务窗口一字排开,秩序井然。正在这里办事的各族群众感慨地说:“原来办事需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进了综治中心这扇门,恋家庭矛盾纠纷、道路交通矛盾纠纷、医患矛盾纠纷等问题、难题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确实很方便!”
为更好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加快发展,靖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投入500万元规范化建设县级综治中心。
该中心设立“一站式”群众接待大厅,内设信访、矛盾纠纷、法律服务等6个服务窗口,配备指挥大厅、速裁法庭、矛盾纠纷调解室、远程调解室等4个功能室,建立心理咨询、“三源共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等16间办公室,总办公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指导乡村两级加大人、财、物投入,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盘棋”。
为健全工作机制,该县先后制定《综治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综治中心各入驻单位、各窗口和工作人员考评细则》《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施方案》《城市社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改革工作方案》《加强和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配套规范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形成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联席工作例会等六大机制,全面夯实综治中心根基。
靖州综治中心采用“1+10+N”模式整合社会治理资源,1为县综治中心人员集中在中心办公,10为政法委、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卫健、人社、林业、妇联等10个单位共20人常驻中心办公,N为其他相关单位根据工作随叫随驻办公。各部门通过共用平台,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窗口”“一揽子”解决问题,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在此基础上,靖州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综治+网格”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搭建综治中心智慧平台,实现各类数据“一个终端采集、一个中心共享、一个平台联动”。其中,县乡村三级群众接待区域和矛盾纠纷调解室安装可对话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雪亮”工程平台,实现主干道、案件多发地带、重点单位进行全程监控、现场调度。并联通汇聚应急、水利、教育、医院、交通运输、城管等部门网络,实现一体联网指挥调度、会商研判,提升了跨行业跨部门实战功能。
靖州是湖南与贵州接边的重要县份之一,共有大堡子镇、三锹乡、坳上镇、藕团乡、新厂镇、平茶镇等6个乡镇与贵州接壤,边界线长达153公里,各族群众在两省之间活动交往密切,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矛盾纠纷。
“跨区域”协作是靖州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举措。为切实解决省际边界矛盾,靖州牵头发起,邻近四县十乡镇涉边七十九个行政村共同参与,建立起以“党委联席联议、平安边界联创、突出问题联治、防灾应急联动、民族节会联谊、和美乡村联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的“六联共治”工作机制。并成立边界地区综治中心,发生跨区域矛盾后,由综治中心组织人员联合处理,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维护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编织一张网络,搭建矛盾化解“连心桥”
靖州文溪乡村民梁某某与同村人员李某十几年矛盾纠纷,长期调解均不成功,矛盾日积月累更深。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是邻居,千万不要为这件小事伤了和气。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我们来做个调解,大家化干戈为玉帛好不好?”借助“亲情网格”管理,双方亲情网格员蒙昌先、陶国平主动揽责,组织双方再次调解,各自做好联系户思想工作,一次性促成了这起十多年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法制宣传街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靖州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推广“亲情网格”管理,及时发现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和困难问题,帮助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事件,从而畅通各民族群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渠道,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以楼栋为单元,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组党员干部、当地贤达人士等亲情网格员在各自网格开展亲情包户、亲情服务、亲情解纷,建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亲情调解模式。”靖州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健全“说理”微平台。进一步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矛调等前端调解资源和群众自发组织,全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警源纠纷调解室、乡贤寨佬款师调解室等多元调解平台,依托楼栋院落、屋场等便民场所进行现场“说理”,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
司法干警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
升级科技化服务手段。推行“数字门牌”“智慧社区”数字化基层治理,群众扫码进入小程序,就可以向村(社区)网上提交诉求和建议,随时都能扫“码”说“事”。网格员根据数据后台群众诉求的性质、归属地等要素,第一时间回应办理,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网上一站式解纷,真正做到“一件事一次办”。
延伸基层治理“神经触角”。靖州立足县域实际情况,在各级各有关部门搭建微信线上调解室、“24小时不打烊”警源纠纷调解室、诉前调解室、访源纠纷调解室、涉法涉诉信访调解室、院落楼栋调解室、婚姻家庭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屋场会、乡贤寨佬款师调解室、亲情调解室等十个微调解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组团寨,大事不出乡镇”。
政法系统开展安全大走访大宣传活动
织好一张网,管好万千事。2023年,靖州各级调解组织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25起,成功调处化解1016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全县上下形成家园共建、平安共创、成果共享的格局。
构筑一个阵地,凝聚民族团结“大能量”
2024年6月24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在靖天广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中,工作人员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平安建设、防范电信诈骗、禁毒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建平安的积极性。
石榴花开映靖州,民族团结一家亲。立足少数民族聚居实际,靖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法治素养,营造出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依托活动广场、电子屏、村内主巷道,打造一批以法治讲堂、法治书屋、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雕塑为主体的法治文化阵地,在城乡建设中绘制出一幅幅精雕细琢的法治文化画卷,促进法治文化共建共享、惠民便民。
大堡子镇开展“湘黔互动”篮球友谊赛
创新法治宣传载体。以大学生“送法下乡”“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12.4”宪法宣传周各种宣传活动为契机,以法律“八进”为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普法活动,向各族群众送法律、问需求,提高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真正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靖州司法局联合县文旅广体局组织开展了“‘湘’遇非遗,法治同行”法治雕花活动,积极选送作品参与了由湖南省司法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湖南省“‘湘’遇非遗,法治同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征集活动,荣获三等奖。
加强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在深化基层治理过程中,靖州以典型引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融合推动,因地制宜在全县建成了一批民族团结与法治建设相融合的示范村(社区)、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宣传教育基地,丰富群众学法用法的载体和内容。截至目前,靖州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2023年,坳上镇响水村等17个村(社区)成为靖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民之平安,政之所向。如今的靖州,社会安宁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推进各族群众“心连心,手拉手”,传递民族团结情谊,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靖州、法治靖州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