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镇化实施方案(2022-2025)

发布时间:2022-07-18 09:33 信息来源:靖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一、发展基础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完成绕城线建设,做好G65出入口、城市主干道与绕城线对接;完成永平北路、建国中西路、经四路、诚州北路的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疏通城市筋脉。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重点建设永平路、建国中西路、经四路,使之成为我县对外展示和宣传的窗口;将梓潼桥、江东大桥建成风雨桥,展现苗侗少数民族文化。完成4个智能停车场项目建设,规划停车位近900个,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全县建成的2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有千鸿翡翠湾、万隆水都、东和御景园等20多个项目。建成马路口、铺口、防江等一批精品村、示范村,实施坳上、太阳坪、横江桥等集镇及国省干道沿线民族风貌改造,完成文溪、艮山口、新厂等10个集镇农贸市场改扩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1.73%,城乡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近年来,我县城镇化发展迅速,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发展追求速度和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大。但是,在加快建设的过程中,却导致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宜居性、韧性不足,人居环境质量不高,城市病显现,短板弱项较多,老问题未全部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导致城市能级不高,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能力不够。

2.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问题。一个城市的城镇化一般能反映出城市的工业化水平,生产方式影响城镇化发展,特别是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产业部门转移,第二、三产业所占据的比重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从区域发展战略来看,靖州县在全省、全市总体属于农产品主产区,是军事管理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受区位影响,作为湘黔桂三省接边区域中心,我县城区辐射带动会、靖、通三县偏弱。同时,我县的其他支柱产业为林业、杨梅、茯苓等,这些产业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受到影响。

3.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发展后续力量,需要政府投入较大,特别是我县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市更新需求大。而城市更新项目,不同于传统成片开发,收益成效不明显,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需国家、省、市给予一定的倾斜奖补。

4.部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脱节。目前还存在部分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脱节的问题,各部门行政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晰,再加上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三)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动力并存。一方面,城镇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尚未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小城镇面临经济和人口规模减小,城镇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城镇治理能力亟待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城市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强化,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需求的能力日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更为坚实。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以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二)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把握以下工作原则。

1.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全县一盘棋,强化规划引领,注重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制度衔接、任务协同和政策配套,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各地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考虑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找准各乡镇各自发展定位,实施有针对性的任务举措,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3.积极探索、重点突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一体化、城市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4.稳妥有序、守住底线。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时序和步骤,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保护延续历史文脉,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公共安全保障,优化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乡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开发边界全面划定,城市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更新改造深入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三、建设任务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提出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方式。为此,在认真学习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和《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靖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住房保障能力

1.加强住房保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落实好土地、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组织结构、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线上不见面、线下一次办,推进部门数据联网工作,实现“一网通办”。

2.“十四五”期间,加大对新市民住房困难群体保障力度,对重点群体、重点产业困难职工实施精准保障,优先安排群众需求迫切的项目,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实现应保尽保,努力改善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预计到2025年,全县计划新增保障性住房500套,计划发放租赁补贴900户。

(二)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围绕房地产业改善民生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县城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统筹发展方式,优化发展路径,提升发展品质,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增长。“十四五”期间,城区商品住房年均销售面积增幅与GDP同步,住房价格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适应。根据供地计划测算,2023-202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6万平方米。

2.以房地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使广大居民居住水平持续提升,居住品质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3.统筹处理好“招大招强”与培育地方建筑企业发展的关系,逐步提升本地企业综合实力,推动我县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税收等经济发展指标持续向好。

(三)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1.围绕便民利民,打通交通大动脉,疏通微循环,不断推进城区上下班高峰、上下学高峰拥堵治理。认真梳理城市断头路、瓶颈路和拥堵点,推动城市路网完善。实施“一路段一方案、一路口一措施”,充分挖掘道路通行潜能,疏通微循环,提升城市道路“毛细血管”通行功能。梳理城市现状道路建设,提升道路舒适性。对已建道路和老城区路网进行提升,优化片区街道空间。

2.加大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改造力度,着力弥补薄弱环节。到2025年,建成地下综合管线并投入运营,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8%,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0%。城乡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生态空间保护力度加大。到2025年,通过市政设施项目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河流空间严格管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以上。

3.推进地下空间项目建设,促进城市空间上下协调、集约利用,提升中心城区人居生活环境品质和安全保障。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持续推进,到2025年底,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四)加快村镇建设

1.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

2.加快小城镇发展,进一步推动乡镇污水提质增效,大力开展以补短板、提功能为主的建设美丽城镇行动,把小城镇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载体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十四五”末,全县所有乡镇集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集镇污水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3.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大力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壮大建筑业发展

坚持以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转变,加快推广新型建造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建筑市场乱象专项整治,加快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力争全县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3亿元,建筑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六)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1.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靖州县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工作方案》,开展绿色建造行动,推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质量的城乡建设方式。

2.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发展。推进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带头使用装配式建筑,房地产开发项目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旅游设施、园林景观、特色小镇等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农村地区试点推进轻钢结构、木结构,提高农村建筑品质、安全性及居住舒适度。

到2025年,全县城镇新建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100%,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到100%以上。

(七)加强物业管理

1.强化新时代党建引领作用,健全物业行业党建引领体制机制,促进物业服务管理与城乡基层治理有机融合;不断完善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加快推进物业管理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行业提档升级。

2.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完善行业诚信管理建设,制定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发展格局;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智慧、绿色物业企业,打造物业服务品牌。“十四五”期间,我县物业服务企业增加10家以上,物业行业的服务标准、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