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团乡2022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3-01 09:13 信息来源:靖州县藕团乡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县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举全乡之力服务“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全力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靖州贡献藕团力量。

一、坚持忠诚为魂强党建,党风政风努力提振。深刻认识“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的重要标准,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聚焦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涉恶、涉毒等重点情形,采取基层党组织自查、党员领导干部包片调查、党员群众互查、有关部门评查等方式对全乡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摸排,全乡无纳入整顿范围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二是常态化开展“三整顿两提升”干部作风建设。第一时间成立“三整顿两提升”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活动办公室,印发乡实施方案,开展“业务大讲堂”“我为二次创业作贡献”等活动,召开“三整顿两提升”作风建设大讨论及“三整顿两提升”组织生活会,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对照10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整改清单。三是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藕团建设走深走实。创办藕团乡党委党校,建设廉政讲堂,今年以来分别在7月和9月和11月开展了新时代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清廉讲堂大宣讲以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场主题宣讲活动,做到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不断把清廉招呼站、清廉彩铃用好,清廉讲堂、廉政公园用活,加强干部、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传唱清廉苗歌侗歌、传承廉洁家风,打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清廉藕团专属名片。

二、坚持实业为重谋发展,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深入贯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大抓实体、大兴产业”的重要部署,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做好多元链接、完善激励管理,做大村集体经济“盘子”,鼓起农民“钱袋子”,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一是聚焦产政融合。用好耕地抛荒整治与耕地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20条措施、林下经济等政策,种植烟叶260亩、高粱280亩、中药材30亩、林下套种黄精60亩,有效促进产业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在“藕荷新苑”(易迁点)创办莲子加工厂和山核桃油加工厂,为易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二是聚焦产旅融合。集中连片种植莲花240亩,恢复藕团“万荷园”,举办芦笙节,推动观光旅游的单一方式向观光、休闲和体验并重的复合型旅游转变。三是聚焦产廉融合。以“莲”为主题打造藕团乡“廉政文化园”,绘制廉政文化墙60余处,建设“清廉招呼站”7个,吸引周边乡镇、村群众及学生1000余人到廉政文化园学习感受廉政文化,通过莲子加工与销售,促进“莲”政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聚焦三产融合。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生产和发展模式,建设富硒米加工厂、莲子加工厂、山核桃榨油厂。注册“三桥.神鱼井”富硒米商标、“侗嘎佬”山核桃油商标、“万荷”莲子商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拴紧“村集体+产业+电商”合作链条,与大同公益平台达成直播带货协议,带动优质农产品“上网出山”,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预计集体经济收入125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000元。

三、坚持绿色为底抓生态,环境生态稳中提档。深刻把握“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实践要求,持续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坚定不移走好生态文明建设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一是深化拓展林长制。不遗余力推行林长制,乡村两级38名林长常态化进山巡林,紧贴“林”的主题护绿、增绿、活绿,紧盯“长”的关键明责、履责、尽责,紧抓“制”的基础,落实联动机制、常态机制、问效机制,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努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快车道,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已成为藕团常态。二是全面推行田长制。认真推行乡、村两级田长制,第一时间成立“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村—网格”的三级田长责任网络,严格落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永久基本农田“四严禁”、耕地用途“五不得”,依托湖南田长App不定时巡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和及时发现、制止、报告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三是巩固耕地恢复成果。持续推进耕地抛荒和耕地修复工作,组织专班对上报的抛荒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现象,2022年全乡累计完成抛荒整治761亩,耕地恢复720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依托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2年全乡粮食种植面积22629亩,水稻制种面积925亩。

四、坚持衔接为要促振兴,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深切体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严峻形势,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红线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强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严格落实乡村两级月例会制度,乡镇共召开月例会14次,按照“月度一摸底、季度一研判、年度一评估”的原则,共纳入监测对象14户38人(其中: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5户19人;未消除风险9户19人),坚持帮扶责任人每月一走访,科学定制帮扶措施,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因户施策做好帮扶工作,把增加收入作为重要措施,确保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二是巩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持续落实各项教育政策,实施“送教上门”4人,源源不断向贫困学生“输血”,让所有贫困学子都实现有学上、上好学、能成才、有保障。不断夯实分类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脱贫人口参保率100 %,“四类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农村低保人口158户297人,农村特困供养25户25人,临时救助28人次1.9万元。对新陇村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切实提高安全饮水抗旱能力,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三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建立就业人员、失业人员、返乡人员、有意愿外出人员“四个清单”,完善脱贫劳动力就业日常跟踪监测服务机制,动态掌握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情况,分层分类制定就业帮扶措施。2022年,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人,新增发放小额信贷175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85人。持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帮扶20条措施,开发藕荷新苑就业宝微信小程序,帮助就业90人、户均就业率225%。

五、坚持平安为基善治理,社会大局繁荣稳定。深刻领会“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的重要要求,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健全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以机制促治理,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村党组织书记、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个,成立志愿服务队8支,促进志愿服务全覆盖。在集镇开展门前“六包”,在村组开展门前“三包”,严格实行“月自评、季考评、年总评”制度和“最美庭院”“最美商户”等大评小奖活动,推动乡村“颜值”不断提升。利用“苗侗款约”“村规民约”,结合“三源共治”机制建设,引导村民参与社会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二是以服务促治理,第一时间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藕团实践”,推动乡村干部岗在团寨、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协助做好高速、界牌省界健康监测服务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来乡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工作,做到防在前、早发现、快处置。以“全天候”巡逻着力应对森林防火与道路安全严峻形势,常态化对在藕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初期。三是以美化促治理,以乡村振兴助理员,驻村工作队,“乡村之星”,乡村振兴带动能人为基础,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依托清廉文化墙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不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更让广大群众心灵美起来,不断焕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新气象。截至目前,全年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开展安全宣传50余次,排查企业60余家次,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全年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遗余力服务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以“抢抓历史机遇,奋起二次创业”的信心决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藕团探索与实践。一是凝心聚力夯基础、求团结,打造从严治党的藕团标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工程,加强农村党员与驻村工作队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寸步不让“的长效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清廉藕团建设,持续深化“三整顿两提升”干部作风建设成果。二是持之以恒兴产业、稳增收,打造乡村振兴的藕团样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村集体经济,延伸拓展莲子种植加工、富硒米与水稻制种、山核桃种植与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链,创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品牌、打造一批具有特点的民俗团寨,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三是竭尽全力惠民生、促和谐,打造繁荣宜居的藕团示范。依托本地就业与外出务工两驾马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办理一批民生实事,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适时开展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好解决“一老一小一困”突出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