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靖州平茶镇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1-10 16:52 信息来源:靖州县平茶镇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茶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为引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围绕建成“一镇两寨三带四点”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成绩斐然。先将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执政为民,真抓实干,各项成绩斐然

全镇上下一心,创新实干,克难奋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发展产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扎牢防疫口袋、不断改善社会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全镇实现生产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1%;林业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14901元,同比增长10.5%。镇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平茶镇荣获怀化市信访三无乡镇、怀化市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先进单位、怀化市文明村镇、市“平安乡镇”、怀化市禁毒绩效评估成绩突出乡镇街道、怀化市委五四红旗团委、平茶镇小岔村获评怀化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真抓实干”奖。

1.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完成平茶镇污水处理厂征地和污水官网铺设,率先建成平茶中学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垃圾转运中转站。大力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共硬化村组道路10千米,拓宽及新增江边村道路防护栏1.8千米,硬化及修复机耕道14千米,完成官团村——界牌村河道清理修复5.3公里,全镇新增改造路灯100余盏,完成水源地维修治理10余处,完成农村改厕376个。完成村级消防水池及消防设施配备。投建集镇大型停车场5处2000平方米,完成集镇沥青路面2.3公里,完成集镇农网改造工程,完成集镇遮阳棚安装及门店招牌更换110个,筹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座,实现镇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靖黎高速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征地约1550亩,迁坟930冢、拆迁88户59栋、化解矛盾纠纷达165件,调处率达100%,全面优化施工环境,全力护航建成全线最高桥梁首榀T梁架设和全线590根桥梁桩基施工,靖黎高速平茶段基建部分已全线贯通,预计2023年7月建成通车。

2.防返贫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制定《平茶镇常态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乡村两级明确专人负责信息采集工作、风险核实,每季度至少集中开展一次帮扶效果评估,防返贫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1月以来镇村两级共处理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医保、大病、住房、各类政策补贴在类的预警信息95例。同时坚持“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开展常态化开展监测对象识别、人口自然增减、落实和跟踪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成功帮助2户脱贫户成功申报“精准防返贫保险”共补偿农户保费总额约5.3万元,帮助9户28名脱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监测对象,确定帮扶联系人,并科学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共有5户17人达到消除风险条件,帮扶成效显著。成功完成“市级防返贫帮扶集中排查迎检工作”,全镇防返贫帮扶工作成果受市级检查组好评。完成全镇604户脱贫户(监测户),2248人2022年度收入核查工作;其中监测户共有25户63人;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脱贫(监测人口)总收入33359727.54元;人均收入为14839.7元/人/年,最低人居年纯收入为7305.2元/年,全镇脱贫户人均收入增速较去年增加18.75%。

3.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全镇特困救助26人13.78万元,临时救助5万元,全镇低保救助111户222人71.49万元,全镇残疾人两项补贴62人18.09万元,发放优抚资金36.35万元,农村养老保险金240万余元,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260人,孕妇产前免费筛查34人。设立平茶镇教育奖励资金,表彰优秀教师24人,嘉奖平茶籍大学新生18人,其中清华大学1人,一本5人,二本12人。发放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76人次22.8万元。抓实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村民参加县乡就业培训会、招聘会300人次,为90名脱贫人口提供特岗,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帮助12名新增脱贫劳动力申请在外务工交通补贴0.51万元。

4.村容村貌不断改善。通过开展“比、学、赶、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拆除集镇危险房40栋、旧棚房135个;清理并转运农村生活垃圾261.25吨、清理荒废水塘6个、清理沟渠8200米;美化文化墙壁画35处、绿化竹篱笆风光带8公里、净化河道9条,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两年完成厕所新(改)505个,彻底解决村级“脏乱差”现象,成功申报小岔村和马路口村分别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创建村。在全市环境卫生“打擂”和县级检查中,获得了喜人的成绩,被市检查组评价为“靖州县最干净的集镇”,在全县126个村中分别有官团村、小岔村取得第11名、22名的好成绩。总结出《平茶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探索与实践》、《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乡村版“富春山居图”》、《以“巷治理”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上稿省红星云、中国农业农村部网站宣传推介。

5.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依托资源、特色,各村科学谋划、精准选择,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全镇2022年共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5个,总投资300.7万元,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4个,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3个。形成了“一村一品”,甚至“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其中以小岔村“太空莲”预计年收入达40万元,马路口村“红辣椒”“绿皮冬瓜”“高山葡萄”预计年收入达15万元,棉花村“罗汉果”预计年收入达10万元。界牌村通过政策争取财政资金50万以企业链接模式入股慧能耐火材料公司实现年收入分红4万/年,集体经济薄弱村江边村争取财政资金30万入股马原中药材基地年收入分红1.5万/年。通过开展村集体清查核资通过资源链接盘活全镇各村27处闲置门面资源,总共为各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

6.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坚持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等相关工作要求,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将疫情形势防疫措施宣传到全镇3349户11724人。坚持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全力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亲自带头到户上门宣传,做到应接尽接,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由全县倒数第一晋升为第一名。

7.平安建设守住底线。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大辖区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排查整治力度,坚持党政领导带队巡检制度,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荣获2021年度怀化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先进单位。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坚决打击黑恶势力。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大走访活动,毛发检测率达90%(公职人员及村干部检测率100%)、吸毒人员管控率达100%,禁毒工作由倒数第三晋升为全县前三名,获评怀化市2021年禁毒绩效评估成绩突出乡镇街道。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全年无到市赴省进京事件,成功创建市级“三无”乡镇。全年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办结率达100%。平茶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创新竞进,勇毅前行,特色亮点喷发

1.首创全市乡镇党校。利用全市试点乡镇党校契机,结合本地实际,从坚持“党校姓党”、赓续红色血脉、服务乡村振兴、注重组织保障四个方面,全面打造平茶党校,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让平茶党校成为培养能人、振兴人才的摇篮,让试点变成亮点、让亮点变成重点。组织专题培训班6次,培训党员干部300余人。

2.首创全县“双向竞选”干部制度。由28名政府工作人员自由选岗,党委研究定位,彻底改变乡镇具体办事人员偏少、行政运转不灵、办事效率偏低等状况。如今的平茶,精气神了、政令畅了、运转顺了、干事成了。

3.多村联创走出产业发展新模式。我镇通过强村带弱村,多村联创的合作模式,实现有技术的指导、有优势的互补、有资源的共享,扩大了产业规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今年小岔村带动集体经济薄弱村界牌村种植50亩太空莲,界牌种植、小岔收购,双方共赢,截至9月界牌村已获利2.4万元,全年预计收入3万元,并计划明年引进莲子加工机器与小岔村共同运营“莲廉看”太空莲品牌。官团村与马路口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今年联合发展100亩冬瓜种植产业,截至9月第一季共产出55万斤冬瓜上市,营收达27.6万,冬瓜产业发展势头大好,第二季官团村将继续种植20亩冬瓜,预计收入5万元。

2023年工作计划

1.全心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持续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挖掘本土人才,全力支持10名乡土人才进入湖南林业大学、湖南商务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培训获技能,扶持一批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积极对接上级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政策,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支持3名创业大户、乡土艺术家等全心回巢建设家乡。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实际表现,择优推荐7名村级符合“三类人员”选拔条件,进入体制队伍,全面激发乡村人才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建设,切实扭转“政府说了算,农民靠边站”“干部往前冲,群众退后看”的现象。

2.探索发展生态经济。抢抓我县“林长制”试行点契机,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与县林业局、县工业区对接,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全县两万亩毛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入平茶,完成碳汇林入市交易,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做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争取康尔竹木业有限公司早日到界牌村设点建厂,建立竹林林地流转经营长期合作关系,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采取群众通过林权出让、入股分红和就地就业等形式,充分带动江边、界牌、官团、棉花等村抱团发展楠竹产业,精准对接林竹新材料产业、楠竹石化新材料生产项目,为全县重点开发装备式、竹建筑等新型产品提供原材料,力争让平茶区域内林农增收达到6000元以上,不断激活绿色发展潜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挥,林业发挥可持续发展。

3.积极建设乡村旅游点。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靖州段)建设契机,深挖江边村《两把柴刀》《一碗油茶解救红军战士》等红军故事,设立村部红色教育课堂。开发江边村红色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江边中国传统村落、省保护文物江边锹里花苗古建筑群、红军古驿道石阶、三层古井、枫树群林、百年夫妻银杏树、万亩竹海、“花街”、母猪岩、江边小瀑布、稻田涂鸦、生态民宿等特色资源风景线,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传习所、苗族织锦技艺传习所、中小学生社会农事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和红色军旅拓展体验营,撬动全县7.8万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全县128个机关单位工会春秋游市场,以红色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力争建成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带。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动养老、医疗保障全覆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教育助学制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现实生活问题。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扶助个人自主创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落实好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各项救助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5.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争至2023年成功申报1个以上市级文明村镇,县级以上文明村保持100%。大力挖掘苗侗文化,特别是要在创新传承、弘扬芦笙文化上下功夫,力争做成全县一张名片。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动权,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6.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严打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群众情绪疏导、社会矛盾协调、社会治安防控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矛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全力推进“雪亮工程”,全面完成县下达任务,力争各村实现监控全覆盖,织牢安全监控网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突出抓好“三合一”场所、道路交通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和治理,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平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