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自然资源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7-30 08:57 信息来源:靖州县自然资源局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多措并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一是“春苗”行动扎实推进。2024年我县承诺“春苗”行动地块数17个,面积65.51亩,完成率100%。自主统筹将1040.31亩新增耕地纳入“春苗行动”管护范围,已全部通过省级验收。二是耕地恢复加快推进。完成恢复耕地施工面积2812.6亩,省级审核通过面积1662.1亩。同时,将恢复耕地工作完成情况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及乡镇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季度讲评范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党政同责、终身追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制度。三是占补平衡有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新入库项目2个,面积482.18亩。目前我县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节余补充耕地数量指标684亩、水田规模指标102亩、粮食产能指标24万公斤,完成34630.86亩亩新增耕地管护任务。四是“非粮化”“非农化”有效整治。省田长办下发我县2023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回头看”问题清单11个,已完成整改6个;2023年月清“三地两矿”耕地减少任务清单122个,已完成整改118个,整改率96.7%。剩余未整改到位的9个“非粮化”问题农业农村部门正在整改当中。五是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有效开展。结合违法用地整改、劣质地土壤改良等,统筹推进4个建设项目的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工作。
2.优化服务,全面提供要素保障。一是抓实规划编制。《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通过。11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已形成初步方案,124个村庄规划全部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启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抓紧用地报批。今年共报批土地23宗789.74亩,其中取得批文14宗433.71亩,9宗356.03亩报批土地正在缴费。三是加快土地出让。共完成土地出让27宗,面积74.47亩,出让土地总收入8617.79万元。四是推进存量土地攻坚行动。严格按照“一地一策”对存量土地进行分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任务920.44亩,已处置94.77亩,处置率10.3%;闲置土地处置任务84宗,面积24.27公顷,已处置14宗,面积17.53公顷,净处置率43.31%。五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475宗,登记林地面积1.65万余亩,协助各生态产品经营主体获得贷款资金2000余万元;启动不动产登记“一库一平台”建设,将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融入不动产登记,实现“绿本变红本”。完成靖州全域内2022、2023年的碳本底调查监测和GEP核算。六是全力化解遗留问题。上轮省委巡视交办45个历史遗留项目办证问题,已化解42个,化解率93%,应发商品房不动产权证书7229本,实发4876本,发证率67.5%,完成各类费用收缴3472万元,并按“一案一册”进行资料归档和“回头看”。
3.树牢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安全发展。一是实现矿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年产360万吨的雷鸣亿安八姑岩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年产250万吨的台泥水泥有限公司转头湾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年产80万吨的灯塔矿区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矿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并实现本级矿权收入2410万元。二是严格矿产资源管理。加强矿山企业管理及197个封堵废弃矿洞巡查,严厉打击无证开采、洗洞盗采、以采代探、超深越界开采及以环境治理或安全整治之名行采矿之实等违法行为。全面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加快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图斑47个,绩效考核面积74.68公顷,现已完成修复面积77.38公顷。2024年环保督察“夏季攻势”销号任务15.33公顷,现已完成修复任务15.72公顷。裸露山体生态修复任务图斑75个,总面积25.13公顷,已完成市级验收销号。开展国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对2017年以来反馈销号的30个问题进行回头看和提质整改。本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2个环保问题,春阳砖厂环保问题已完成省级销号,宏盛采石场正在完善资料准备销号。四是全面加强地灾防治。严格落实地灾防治“三查”制度,对全县14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321个中风险以上斜坡(沟谷单元)、5664户切坡建房户进行多轮、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对发现的58处灾险情及时进行处置。严格落实“631”预警预报叫应机制和“四个一律”原则,对1643户3973人进行转移,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4.严格执法,全力推进“双零”行动。一是高位推进执法监管。成立由县长任组长,37个部门和乡镇组成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会商执法工作,每半个月将整改落实情况分别呈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联乡县领导、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督办整改。二是通力协作严控增量。2024年下发我县各类问题图斑90个,已整改14个,未整改到位76个,其中7月份下发的“三地两矿”提醒图斑50个,现已全部完成外业核查,60个“非粮化”问题和村民建房问题已移送农业农村部门进行整改。开展土地矿山动态巡查104次,查处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5宗,收缴罚没款54.352万元。三是全力以赴化解存量。目前我县各类存量问题共96个,已整改到位10个,未整改到位86个,严格按照一案一策和倒排工期的原则对未整改到位的25个国省重点项目违法用地问题、11个“非粮化”和24个村民建房问题进行整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耕地保护压力大。耕地恢复难。我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缺口高达7.47万亩,年均需完成8000亩才能补齐缺口,而后备资源库中恢复属性资源少,且都为环境条件较差地块,恢复成本高,财政压力大,耕地保护工作矛盾突出。新增耕地管护难。我县自2018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和耕地恢复以来,共新增耕地34630.86亩,因农村年轻劳动力缺乏,群众耕种意愿不高,新增耕地后期管护难度大、落实耕种难。
2.违法用地“双零”行动整改难。我县土地卫片执法存量问题多为历史遗留问题、短时间内整改难度大。未整改到位的问题主要为靖黎高速、焦柳铁路等国省重点项目,因政策原因暂时难以整改;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整改的“非粮化”问题和村民建房问题整改比较滞后,年底要完成违法用地“双零”行动目标任务存在较大困难和难度。
3.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难。因部分项目用地征收难度大,安置用地存在未供先建等历史遗留原因,导致矛盾突出,项目整体进度滞后,土地无法实现“净地”出让。加之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影响,财政收支压力大,部分项目费用缴纳不及时、未办理建设手续,导致土地闲置、批而未供处置难。
4.文旅项目用地保障难。文旅用地未编制详细规划,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仅做了项目列表,导致用地指标精准度不高。因其产业属性,项目选址多涉及风景名胜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与项目准入有矛盾。同时上级部门也未出台相关点状供地政策,导致项目无法报批。
5.地灾防治基础弱。我县为典型的武陵山区县,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质环境较为脆弱,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易诱发地质灾害,地灾隐患存在点多面广,易发多发、破坏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全县各乡镇又缺少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导致隐患发生时难以判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坚持“保障为要”,靠前发力服务经济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对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的盘活处置力度,督促企业和部门尽快完成项目建设手续的办理并实施建设,确保年底前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达到上级要求。用足用好各类政策红利,优化审批服务,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和民生实事做好要素保障。
2.坚持“多规合一”,有力支撑项目落地建设。加速推进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全县11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实现124个村庄规划全覆盖和26个村庄规划质量提升任务,12月底前完成重要区域的控规编制工作,2025年完成控规审批。
3.坚持“保护为先”,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完成6000亩恢复耕地任务。以田长制为抓手,从严推进违法用地“双零”行动,抓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突出问题整治,按“一案一策”抓好存量违法问题和新增问题的整改。持续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工作机制和技术标准,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经验。
4.坚持“改革为重”,创新推动自然资源工作。紧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加快建立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联动处置,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深入推进碳本底调查试点,积极落实省自然资源厅于我县开展的碳本底调查试点工作任务,全力促成调查成果应用至我县正在搭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服务平台之中,使之成为我县 GEP 核算、碳票计量的基础数据,探索建立体现生态系统碳汇价值的生态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