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林业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12-18 15:21 信息来源:靖州县林业局

    2024年,靖州县林业工作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根据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工作要求,以林长制为抓手,着力抓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举旗帜,行业政治生态持续加强。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研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先后在靖州国家森林公园、五龙潭湿地公园、新厂营盘界战斗遗址等地开展3次工会和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市业务培训,实施林业专业技能“一对一”培养计划,开展林业行政案卷质量评比和培训课,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持续推进清廉建设工作,认真开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及“未巡先改”工作“回头看”自查,整改退耕还林资金管理问题1个,其他共性问题6个,整改完成率100%。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开展正风肃纪,切实巩固风清气正的行业政治生态。

(二)坚持高位推动,林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一是推深做实林长制。出台《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的决议》,将林长制工作纳入人大评议内容,建立8项工作机制、9项运行机制,全面建立“林长+”模式,不断强化林长履职。2024年,县委、县政府会议专题研究林长制工作3次,县乡村440个林长解决各类生态保护发展问题263个,其中县级林长巡林70次,解决问题13个。严格执行《靖州县护林员星级管理办法》,表彰奖励2023年星级护林员40名,解聘2023年不合格护林员6名,2024年新聘护林员80名,有效促进了护林员工作积极性。完善村级科技员网格体系,全县123个行政村配备123名村级科技员,进一步巩固和健全“一长四员”林长制组织体系。建立林业事业发展中心,下设5个片区工作组,分片区对全县11个乡镇林业工作开展业务指导、技术支持等工作,为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管理保证。二是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靖鑫林业有限公司、清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林地流转2万余亩。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我县5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有1619户,林业规模经营主体275个,涉及林地面积达25万余亩。大力推进林业碳汇、国储林建设,积极探索两山实践林场,着力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

(三)坚持高标管绿,资源管护能力全面加强。一是强化资源管理。省局今年下达我县采伐限额为29.32万立方米,已落实23.19万立方米,未突破采伐限额。严格落实森林督查任务,核查三期变化图班153个,现已完成一、二期图斑核查,正在核查第三期图斑。完成林草湿荒漠化普查工作。二规范林地管理。依法审核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11个,征占用林地面积53.4838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883.28万元。三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按时完成整合优化阶段性工作任务,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护巡查,我县自然保护地暂无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省局下发的7条自然保护地问题点位和线索图斑核实和销号工作。完成靖州县湿地保护规划方案并报市林业局审查。四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开展“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等宣传,建立了3个候鸟保护巡护点,全面加强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野外巡查保护,全年救护野生动物鸟类及其它动物13只。组织开展了辖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评估,经评估我县保护率在95%以上。依法保护登记挂牌的1800余株古树名木和2个古树群,完成古树名木信息纠错101株。完成2024年公益林数据1073个变化小班核实及数据库修改和完善。五是严格林业执法。开展涉林案件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联合森林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候鸟保护”“清风行动”“雷霆行动”“洞庭清波”等行动,2024年共查处违法案件52起,行政处罚141.76万元。

(四)坚持高质护绿,生态安全屏障全面筑牢。一是造林绿化。完成2022年度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82291亩(人工造林完成5291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完成77000亩),任务完成率为100%;正在推进2023年度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42198亩建设,现已完成林木间伐,正在进行林地清理工作。完成了2024年度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39489亩作业设计调查工作。建设生态廊道220亩,完成义务植树66.12万株,尽责率达93%。完成国省道沿线裸露山体10.28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维持在76.04%以上,全县森林蓄积量1572.7万立方米以上。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成2024年松材线虫病秋季专项普查工作,编制2024-2025年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上报省局。防治林业有害生物2.9万亩,其中马尾松毛虫1万亩、竹蝗1.9万亩。专业化除治零星散生枯死松木1万余株。2024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为782亩,成灾率为0.29‰,低于市控指标。三是森林防火。圆满完成林火阻隔系统与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设两年行动总任务,2024年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84.9公里(其中新建132.3公里、改造52.6公里)、生土隔离带67.5公里、防火道56.3公里、森防蓄水池846立方米,任务完成率均超100%。建立健全森林防灭火工作制度,区划护林防火网格536个,设置巡护点13000个,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地块、到个人。新增森林防火铁塔监控摄像头33个,不断强化森林防火监测能力。截至目前全县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五)坚持高效用绿,生态产品价值不断提高。一是竹产业提质扩容。成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竹产业协会,规划组建楠竹研究中心,制定《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建设优质丰产竹林基地9000余亩,建设竹材基地8个,完成楠竹低改1.16万亩,完成率达116%,新建竹林道路60公里,建设两个初加工基地已开始生产,引进链条企业 5家,2024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二是推进油茶产业建设。完成油茶新造2000亩、油茶低改400亩并上图,正在实施低改400亩。指导完成建设油茶高标准基地1个,油茶加工企业提质1个。三是壮大林下经济。重点打造了靖州县万亩林下经济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地、贯堡渡中药材种植基地两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点;建成了诸葛村炎凰蛋鸡林下养殖基地;成功将亿欧新材料、辰铭竹业和金鑫笔业申报为省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187个,农户参与数达15305户,经营林地50余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四是林业经济稳中有升。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截至目前,共向上争取项目17个,获得项目资金4409.66万元。全县预计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43.62亿元,较2023年提高14.3%。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一是推进碳汇、碳票开发。抢抓全省、全市首批林业碳汇开发试点县机遇,稳步推进林业碳票、碳汇开发,制定出台《靖州县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靖州数字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靖州林业碳票碳清除计量方法(版本1.0)》文件,开发运行“靖州林业碳汇综合管理平台”,签发靖州首张数字林业碳票,并成功实现第一笔跨省交易,成交金额20.4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联合体,探索创建“小山变大山”的“两山”实践林场,出台《靖州县“两山”实践林场实施方案》,选定3家规模经营主体作为试点,涉及林地1万余亩。今年我县成功申报为湖南省2024年省级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先行县,为全省首批申报成功的十个先行县之一。三是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利用多层次可视化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创新““三权”分置、三层剥离、多权叠加”的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模式。制定《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土地(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颁发了湖南省首张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证书,截至目前,靖州共办理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465件,涉及林地面积1.65万亩。

(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建立野生动物致害防控补偿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安装了野兽驱赶器52台,有效地防止了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靖州县支公司签订了《靖州县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补偿协议》,办理了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通过充分运用商业保险手段,通过建立管理措施科学、服务网络完善、理赔及时高效的野生动物责任险管理服务体系,有效转嫁野生动物伤害风险,充分保障辖区内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2024年已赔付野生动物致害案件7起。

2024年,靖州县林长制工作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推动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给予真抓实干激励支持,被怀化市林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的“林长制工作先进单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了省办公厅的通报表扬,2022年“双重”项目和2022年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被省林业局评为优秀单位,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全省国有林场职工技能竞赛和全市林长制工作座谈会在靖召开(举办)。靖州林下经济发展、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护发展矛盾加剧。一是林地占用可选范围少。我县国土面积330万亩,林地面积271.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2.15%,生态红线、生态保护条例、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基本农田的规定限制了县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类建设项目面临选址困难。二是公益林更新采伐难。我县于2006年开始实行公益林保护,至今已有18年,公益林逐步老化。我县公益林因特殊原因全部被划定为国防林,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由于目前国家林草局没有出台国防林的采伐技术规程,国防林还无法实施采伐更新,林农反应强烈。

(二)森林资源保护监管压力加大。一是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机制不顺。实行机构改革后,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被撤销,执法职责划入相关职能股室,由原来的集中执法变为分散执法,不利于集中力量开展林业行政执法,不利于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较好地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监管责任。二是林业行政执法力量不强。主要表现在执法人员法律专业水平不高、年龄结构偏大、执法人员少、后勤保障不足、执法装备落后、基层林业执法力量薄弱等方面,导致执法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林业基层队伍力量薄弱。全面推行林长制后,基层按要求配备了一定人员,但林业工作专业技术性强,从业人员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目前基层林业队伍整体年龄偏大,乡镇林业站被撤销后,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导致许多林业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正常开展。比如林业病虫害发现不及时、村级护林员队伍管理不力等。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2025年,我县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以“五区”建设、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为目标,以林长制为抓手,突出抓好生态保护、生态提质和生态惠民,切实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水平,奋力开创全县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与谱写生态立县新篇章。

(二)目标任务

2025年主要预期指标是“六上两下”:营造速生丰产林0.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率100%,森林蓄积量增长率3.8%以上,林地保有量稳定在271.1万亩以上,林业总产值达45亿元以上,争取项目资金3000万元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96‰以下。

(三)重点工作

1.着力提升林业治理效能。继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提升林长制牵头管总的抓手作用。发挥“林长”头雁效应,不断健全履职责任机制,压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用好林长令、提示函、建议函、交办单等,督促乡、村林长履职尽责,研究解决责任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压实“四员”源头管理责任,强化网格“一长四员”业务技能培训。

2.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造林绿化任务,做好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全方位提升我县生态质量和可观赏度。做好“十四五”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将剩余指标按各乡镇情况科学分配。做好2025年森林督查工作和林草湿荒漠化普查工作。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全力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全面监督,维护生物多样性。

3.着力发展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楠竹产业,围绕打造楠竹百亿产业目标,在楠竹低改、竹林道修建、竹材下山新型工具引进和楠竹高质量发展园区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全方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科学编制《靖州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林下经济布局,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为抓手,积极申报林下经济项目,推动林下经济产业链条得到质的提升。大力开展油茶产业三年提升行动。

4.着力深化林业改革。一是以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创新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配合不动产推进生态产品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和开发绿色信贷产品。二是立足双碳目标,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探索林业碳汇、碳票项目试点;三是稳妥推进我县储备林建设工作,待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出台后,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力量,加强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全面稳妥推进我县国储林项目实施。四是制定规模经营激励措施,开展“两山”实践林场创建试点工作,探索“小山变大山”,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搭建承接林业项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