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5-10 09:43 信息来源:靖州县农业农村局

今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聚合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基层减负赋能各项要求,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组中心组学习。组织开展机关党委、纪委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党管武装、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农业农村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承担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债务化解、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农项目审批分配、农垦区棚户区改造、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六项集中整治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任务。截至目前,移交问题线索20条,立案处理12人,建章立制4个,为民办实事3件。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7331.9万元,建设1.86万亩。完成粮食生产面积31.9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6.52万亩(制种面积4.6万亩、高档优质稻7200亩),旱粮种植面积5.31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0.23万亩),粮食总产14.21万吨。加快推进油菜种植面积目标任务11.6万亩。完成水稻、制种机插面积1.3万亩。“人民舒源”靖州硒米、三锹高山冷水米荣获“怀化好米”食味品质“十佳”产品。肉蛋奶、果菜茶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个性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11月8日,靖州作为典型代表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作书面交流发言。

3.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预警,坚持县、乡、村三级月例会工作制度和“一户一画像、 一户一套餐”精准监测帮扶模式,聚焦重点人群1195户3012人(今年以来共识别监测对象32户88人)开展跟踪监测,及时研判分析,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对外出务工脱贫人口全覆盖发一次性交通补贴9841人388.825万元。依托茯苓、楠竹、杨梅等特色产业,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紧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个、3个、3个百分点。开展帮扶产业项目运行监测,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已达到97.57%。

4.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高到2.41,增速11.2%。完成烟叶种植5000亩,收1.3万担烟叶。完成设施杨梅400亩。有力组织中药炮制技艺(靖州茯苓炮制技艺)申遗。成功获批“全国特色农产品之乡”,举办了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茯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推动(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于今年2月正式通过并公布,《茯苓菌种及其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于今年5月成功立项。今年7月靖州县茯苓深加工产业集群成功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月靖州县茯苓深加工产品荣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组织靖州茯苓美食队到湘西保靖参加中国村厨村艺大晒省晒活动,荣获“村厨金奖”、“村艺银奖”、“优秀组织奖”。成功举办 2024 怀化消费促进季(夏季)暨湖南·靖州杨梅节活动,展示了靖州产业发展新气象。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种业产业链预计排名第1。食品产业链稳步推进。农业功能价值不断拓展,攻坚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期评估,促进产村融合、产镇融合,让更多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3元,增速7.5%,全市第1。

5.农业生产加快绿色转型,农村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全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5.04,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下降,农业面源污染治存量、遏增量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种养护循环计划任务10万亩,完成52%。协助省市开展畜禽水产品监督抽样检测28批次,县级抽查种植、畜牧水产品165批次、稻谷105批次。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扎实推进,申报绿色食品2家2个产品,续展绿色食品1家2个产品。2024年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竞赛,喜获2个分项奖、团体奖第二名。

6.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先后投入1335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农村厕所改(新)建796个,占任务数(900个)的88.44%,成功创建文溪乡朗溪村省级美丽乡村(和美湘村)示范。成功申报“六乡·十七村”入选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美乡村建设项目。11月14日,靖州县在全市综合排名第2,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7.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加快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创新“十微平台”一体推进“三源共治”,推行亲情微网格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参加“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农遗良品展销活动。大力开展“十无”平安创建活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整治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明确一个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三个融合”打造“三个高地”战略部署,以“三化五行动”为抓手,即:农业设施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行动、推进返乡创业和农民增收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主体培育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努力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

2.守好两条底线。一是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推进农业设施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计划投资4500万元,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平茶、新厂、坳上、渠阳)。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计划完成粮食生产面积31.93万亩,预计总产14.21万吨。杂交水稻制种5万亩。油菜种植面积目标任务11.6万亩。计划完成水稻、制种机插面积0.5万亩以上。二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预警,坚持县、乡、村三级月例会工作制度和“一户一画像、 一户一套餐”精准监测帮扶模式,聚焦重点人群1195户3012人开展跟踪监测,及时研判分析,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依托茯苓、楠竹、杨梅、制种等特色产业,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紧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个、3个、3个百分点,确保2025年全面评估各项指标过关过硬。

3.抓实三个提升。一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计划筹备2025年烟叶生产6000亩。计划绿色种养护循环任务10万亩。持续推行“五个链接”“十个带动”发展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总部在县城、加工在乡镇、车间在广大农村”的经营模式,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二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2025年度和美乡村项目1个(渠阳镇三和村、飞山村、塘湖村、城郊村、梅园村、十里村、团结村、新城村、横江桥村、爱国村;新厂镇新厂村、姚家村;平茶镇平茶村;寨牙乡寨牙村;太阳坪乡地芒村;藕团乡藕团村、三桥村等17个村)。计划完成农村厕所改(新)建600个以上。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认真落实7月23日,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政策通气会议精神,严守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底线红线不动摇。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靖州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靖州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4.抓好三个创建。一是全力抓好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筹备“湖南靖州茯苓栽培系统”申报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步启动申报第四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三是结合“十五五”规划,谋划2025年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和2027年县庆项目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成功纪念园),全力谋划争取一个省级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提升镇域特色主导产业竞争力、带动力,形成质量效益突出、宜业宜居的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

5.抓牢三条产业链。抢抓202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将“沿海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政策机遇,主动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种业产业链、食品产业链发展需求融入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积极谋划“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领域中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比如,生物种业、耕地产能提升、农作物高效种植、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控、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储运、农业灾害防控与气候变化科技创新。

6.守紧三项考核。一是三合一考核(粮食生产安全、有效衔接评估、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二是认真研究《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的意见》25项政策,积极应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8项指标考核;三是大抓落实14项指标考核,确保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