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发改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5-11 16:02 信息来源:靖州县发展和改革局

按照要求,现将县发改局2024年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1.项目工作。一是争资争项。2024年底,我县获得中央预算内项目7个,资金6490万元;省预算内项目5个,资金1605万元;获得政府专项债项目6个,总发行金额2.94亿元;二是项目推进。2024年列入县级重点建设项目71个,总投资147.23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69.66亿元。12月底,完成投资50.84亿元,占年度投资比例72.98%,开工项目60个,未开工项目11个。2024年纳入市级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90.82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30.52亿元,1-12月完成投资39.56亿元,占年度投资比例130.%。

2.固投工作。2024年1—12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6162万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产业投资624703万元,同比增长34.29%,占比83.72%;民间投资601962万元,增长5.11%,占比80.67%;高技术产业231964万元,增长34.76%,占比31.09%。

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努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4年8月15日成功举办全国生态日湖南活动靖州现场会。通过GEP自动核算实现了可度量。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制定核算标准、搭建核算平台,科学度量出靖州县2023年生态产品总值(GEP)为429.16亿元,其中物质供给类34.94亿元,调节服务类358.09亿元,占比83.44%,文化服务36.14亿元,占比8.42%。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可抵押。在地上、地表、地下分别设置经营权,创新“林地经营权+”的模式,对林下经营权予以确权登记,并发放全国统一的《不动产权证书》,已办理证书470余宗。探索开发了生态贷、茯苓贷、杨梅贷等抵押模式。目前发放各类贷款3.5亿元。通过生态产品开发平台实现了可交易。打造生态产品确权-确值-开发-交易-金融”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闭环。实现林权、不动产权、生态产品的资产确权和流转交易。2024年8月,成功举办全国生态日湖南活动,与厦门大宗商品交易协会进行了3700吨林业碳票交易签约,实现了湖南省碳票交易跨省突破。通过“生态靖州”APP实现了可变现。创新开发了集生态价值认定、开发、流转全过程为一体的“生态靖州”APP,通过个人生态积分,鼓励社会公众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探索了生态产品变现路径。制定了《靖州县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在全省率先施行“零碳会议”。

4.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印制《办事告知单》《办结流程图》等,开展“湘伴走流程”活动,对发现的堵点痛点及时整改规范。共办理203个审批事项,其中,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98个,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审批22个,企业投资项目备案99个,个人投资项目备案2个。

5.粮食工作。一是严格收储轮换。严格落实县级静态储备粮3000吨、应急成品粮200吨储备规模,实行优质优储,并实施准低温保管,实现了粮食出入库作业全流程信息化、监管智能化。精准研判市场行情,完成县级2000吨储备粮轮换任务。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对2023年收购超标临储粮36.24吨实行非口粮即饲料销售处理,对处置工作进行全流程监管,确保不合格粮食不作为食用用途销售,未出现超标粮流入口粮市场行为。积极筹措资金,投入20余万元对县储备库仓储密闭功能提升改造。三是强化粮食宣传。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6月份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宣传活动、10月份以多种形式开展了以“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强化标准引领 促进节粮减损”为主题的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推荐四通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代表靖州企业在武汉参加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四是强化项目带动。今年成功申报粮油千亿产业工程项目一个(四通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点龙头企业机械装备提升),有效推进节粮减损、节能降耗。

6.价格工作。一是强化价费管理,维护价费秩序。进一步清理规范收费行为。今年两次对全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清理,并将清理后的收费项目清单及时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布。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认真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收费政策及课本、教辅资料价格备案工作,严格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课后服务收费。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认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配合商科经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靖州3家汽车销售公司销售及有关服务情况检查及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靖州8家企业登记事项及公示情况检查;与民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到狮子山陵园检查收费情况,重点规范市场价收费项目和标准。二是强化价格认证,服务司法公正。2024年共受理价格认定业务64件,认定金额42.9万元。三是完善监测机制,维护市场稳定。建立了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设立监测点,实行监测信息定期上报定期对农资、农副产品、林业、能源、建材等五个方面共100余种事关民生的商品价格进行了监测,撰写市场商品价格监测信息分析报告。农资市场、幼儿教育收费、食品价格等一些事关民生、群众关注高,影响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的商品价格进行了专题调查监测。

7.易迁工作。一是拓展渠道,着重就业增收。把就业增收作为脱贫巩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就业增收。深入开展“311”就业服务行动、“春风行动”,落实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等就业帮扶政策,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通过推广“企业+就业帮扶车间”模式,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功能,投入近20万元助力平茶易迁点建设“茯苓加工车间”。开展“私人订制”培训。针对安置点群众就业意愿,量身订制培训计划,提高就业技能。全县搬迁群众稳定就业1481人,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实现了有能力就业和意愿就业率达100%。二是多措并举,创新社区治理。聚焦情感融合。组织安置区搬迁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全面促进搬迁群众情感融合。如甘棠镇成功举办了2024 年“春到万家”村(春)晚大型联欢活动暨甘棠镇首届村(春)晚。将涉及“两头跑”事务统一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实行集中式办理。例如将城乡居民医保等事关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统一集中到迁入地办理,实行“帮办”;个别需回到原籍地办理的事项,一律“代理办”;对于独居孤老或因病因残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代办员“上门办”,加强面对面贴身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因地制宜,完善配套设施。整合各方面资金,投入22.4万元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房屋及配套设施进行了维护、完善和改造,新增体育公共设施、对文溪安置点饮水工程、甘棠镇甘露家园基础设施、藕团易迁点微菜园、微果园等易迁点进行提质升级。四是积极对接,强化项目引领。坚持后续扶持与以工代赈融合发展,积极谋划以工代赈项目,成功申报藕团乡藕团村产旅融合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于5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带动务工群众108以上,发放劳务报酬142.76万元以上,占中央资金33.2%,预计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务工37人,发放劳务报酬48.03万元。五是整合力量,做实安全排查。坚持住房质量安全排查整改与日常管护相结合。成立了易迁房屋安全排查专班,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安全排查长效机制。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安全每年定期排查。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出台《靖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方案》。截至目前,没有出现地基、主体结构、装修装饰、屋面工程和给排水工程及其他问题的隐患和工程质量等问题。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持续抓好立项争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对接,摸准信息,策划包装一批项目,为争取2025年的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资金做准备。截至目前,共谋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中央预算内项目37个,总投资32.13亿元;共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40个,总投资47.02亿元。积极谋划2025年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有:修正药业生物医药项目、补天药业茯苓三产融合产业项目、年产12万吨竹纤维清洁高效制备及年产3.5万吨竹纤维科技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风电项目、靖州县大美飞山里房地产开发项目等;1亿-10亿元的项目有: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产业开发区新型竹建材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永平南路建设项目、文峰塔4A景区创建项目。

2.持续抓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善生态数据平台。编制生态产品清单,开发GEP自动核算平台,完成资源摸底,建立生态账本,实现产业归类,赋能本地经济发展。同时配套生态产品总值大数据平台,实现GEP总量的可视化。完善生态产品开发及交易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集“资源链接、信息匹配、主体交互、产品溯源”于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大、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基于GEP核算数据,构建生态产品“数字资产确权—产品开发—形成我的资产—资产流转交易”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完善绿色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金融生态场景运用,畅通生态产品与金融资本双向转化机制,开发基于“生态账本”“碳账户”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以生态资产产权、收益权和碳汇权益为标准的“生态贷”,实现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完善“六大机制。研究出台”《靖州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六大机制”实施方案》,提高部门协同效率。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休闲资源、资本资源、制造资源,形成推动二产、反哺一产、带动三产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价值创新的新形态。

3.持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一是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加快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强化招商引资和已引进项目落地力度,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8.5%左右。二是加强部门责任。进一步加强项目的梳理和摸排,积极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摸清投资项目信息,把握项目入库的新方法、新要求,围绕项目入库申报要件需求,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入库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更多项目及时、快捷入库,做到所有投资项目应统尽统,为固定资产投资平稳推进奠定有效支撑。

4.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进一步加强破坏营商环境的问责力度、做好综合考评。进一步树立服务发展、服务企业的观念,在项目立项报批上,不设门槛、主动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5.持续抓好粮食工作。继续抓好粮食收购与调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履行好政策性粮食监管职责,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以严格负责的态度,履行政策性粮食监管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确保我县存储政策性粮食数量真实,存储安全。

6.持续抓好价格监管。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涉企收费管理,进一步做好各项价格管理、农产品成本调查、成本监审工作,不断提升价格监测预警水平,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7.持续抓好乡村振兴工作。选优派强驻村帮扶力量,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确保支持帮扶村项目资金力度不减;多措并举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使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安置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把安置点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