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飞山显神韵——靖州加快开发飞山文化旅游纪实

发布时间:2015-01-05 11:11 信息来源:靖州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杨友志   摄)

在中华版图的西南部,有一座神奇的山。她造型独特,如天外飞来之峰;气势雄伟,巍然屹立于平旷之野。千百年来,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初六、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月二十六,都会有周边省区的上万民众前往参观、朝拜······

  这座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城西的飞山,海拔744.2米,以“险、峻、奇、秀”的自然优势,被誉为“楚南第一峰”;以其千年不改的神圣崇高之影响,而被世人当作“苗侗圣山”。

  近些年来,靖州县委、县政府及县内各界人士群策群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挖掘、推介其历史文化内涵,使飞山文化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富民强县的效益日渐凸显。

  二十年追梦路:“把飞山打造成5A级景区”

  飞山的开发,凝聚了靖州几代人的心血。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规划不断完善,目标日益明晰。

  “要按照国家5A级标准,建设飞山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将县域旅游资源整合于飞山文化旅游之中统筹开发,将飞山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圈,把靖州打造成为桂林至张家界黄金旅游线重要的中节点和目的地,着力培育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今年9月2日,该县县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加速开发飞山,实现县域旅游产业新增长。

  从1993年修建盘山公路开始,靖州开发飞山的步伐一直稳步迈进,在保护生态资源与历史文物中有序建设。十多年来,古道被修复,文物得到保护,植被也愈发葱茏。

  2005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四大家领导为负责人的飞山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确立了以“山为脊,文为魂”的开发理念,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开发、有序发展”的思路,加快了飞山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同年,完成飞山寨地形测绘、5.1公里盘山公路硬化、千年古刹方广寺及碑亭的维修,架通万伏高压专线。成功引进广东省四会市六祖寺资金建设佛教文化区。2007年编制了总面积达1913公顷飞山景区总体规划,拟建设宝鼎风光、佛教文化、娱乐休闲、民族风情、自然生态景观五大功能区域。按照规划,2007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景区与飞山新城连接道路的硬化、山门广场、牌坊、亭榭建设和古道修缮,景区制作安装了标识系统,添置建设了一批卫生、休闲设施,公路沿线安装169 盏风光互补LED路灯,探索出在景区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新路子。

  社会各界对母亲山的开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力。县政协委员踊跃捐资、投劳,于山腰营造了一片“政协林”。县木材商会、靖宝商会分别出资兴建林缘亭、古道天界灵祠观景台,守望飞山上下的满目苍翠。

  今年11月,捷报再传。飞山申报AAA级景区获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其高规格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探寻人文底蕴:“飞山,我们的精神家园”

  靖州文化的魂在飞山,靖州周边苗侗各族人民的根在飞山。

  每年六月初六、十月二十六 “飞山太公”杨再思的生日、忌日,都有省内外的上万民众前往飞山参与祭拜,队伍延绵数十里,形成壮观独特的“飞山祭”现象。在湘、黔、桂、川、渝、鄂等地的不少村寨,都供有“飞山太公”神位。据该县政协文史委调查,湘、黔、桂、川、渝、鄂、滇七省区的102个县(市、区),共供奉有563座“飞山宫”、“飞山庙”,有的如贵州省锦屏县飞山庙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是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久以来,以靖州为中心的湘黔桂接边地区的人们都在费心探寻: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民众前来飞山朝圣,在这么多的地区供奉有“飞山庙”、“飞山宫”,为什么飞山会成为武陵五溪苗乡侗寨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据史料记载,唐末五代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飞山蛮”首领杨再思,对以飞山为中心广大地区实行文治武功,保境安民,开创了湘黔桂渝鄂边区的和谐盛世,受到境内苗、侗、汉、瑶、土家等各民族的广泛尊崇。杨再思去世后,被尊为“飞山太公”,当地苗侗人民和飞山神信众,每年都会不约而同前往飞山宝鼎及山下大庙行礼祭祀,祈祷国泰民安、睦邻友好。

  数百年来,飞山庙的供奉对象由杨再思及其家人增加为对靖州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开靖州文化教育先河、在靖创办湖湘四大书院之一鹤山书院的南宋政治家、教育家魏了翁,明代治理靖州卓有政绩的知州党哲。人们的朝拜活动逐渐由拜飞山庙扩大为朝拜飞山、敬仰飞山的山山水水,把雄伟奇特、庄严肃穆的飞山当作护佑生灵、保卫家园的神山、圣山。祭拜时间也由每年的六月初六(杨再思生日)、十月二十六(杨再思忌日),扩展到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在祭拜山上观音庙的同时,虔诚祭拜飞山太公和靖州历代先贤,以激励后人和谐共处、自强不息。

  飞山见证了湘、黔、桂、川、渝、鄂等接边地区发展的历史。在这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华夏主流文化碰撞融合,释、道、儒各家文化和谐汇聚,古老的农耕文化与中原商道文化相得益彰。

  为更好地发掘、整理飞山文化,打响“飞山文化”品牌,靖州县政协和县宣传、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及相关社团整体联动、长抓不懈。县宣传文化部门在飞山大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收集、展示靖州苗族歌鼟、侗族大歌、雕花蜜饯、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甘棠林氏宗祠、桂香寺、方广寺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邀请省内外知名人士创作《千年飞山》、《杨梅姑娘》、《苗乡侗寨美人心》等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拍摄了《蜜饯的故事》、《锹里奏鸣曲》等影视作品。县文联、飞山开发办创办了《今古飞山》、《飞山》、《靖州文艺》等刊物。县旅游局、摄协先后出版《靖州印象》、《杨梅红了》、《情意靖州》画册。一批社会热心人士根据史实和民间传说,编著、出版了《杨再思传奇》、《飞山蛮演义》、《封侯演义》等小说,进一步挖掘了飞山文化内涵,扩大了飞山文化影响。

  今年11月15日,曾在靖州研究杂交稻5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欣然为飞山文化旅游开发工作题词:“千年飞山,精神家园”。

  11月下旬,中国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拟在靖成立中国飞山文化研究会,将以开启“中国飞山文化旅游学术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提炼、升华飞山的文化内涵;同时,中国摄影报社、湖南省文联等单位将举办以“飞山,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和征文大赛,让更多的人士探讨飞山,认识飞山,喜爱飞山。

  发展飞山文化旅游:“构筑文化高地”

  “飞山是我们苗族人民敬仰的山,我们那儿就建了很多飞山庙,祭拜‘飞山太公’。这次趁长假到靖州,是来圆自己多年的梦想”,“十一”期间,来自贵州省锦屏县的杨先生特地带着家人到靖州,游览了飞山和飞山大庙。

  飞山雄奇险峻,三大主峰直刺云霄,称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主峰之下开阔平旷,寺庙林立,农舍田园可见。山间古道、溶洞、瀑布、奇石处处皆景。与西南方飞山水库形成湖光山色,相映成辉。历代文人、政要莅靖,莫不攀登飞山,题词撰联。陆游、邓子龙、吴文宗、杨芳、谭延闿等墨宝尚存。明代无名氏石刻:“北极无双苑,南湘第一峰”概括精准、笔力雄厚。飞山以其独特、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特色文化为灵魂的旅游业,对提升地方形象、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如何发展以飞山为核心的靖州文化旅游,从而在周边地区构筑文化高地,是几届靖州县委、县政府苦苦思索的课题。

  经过充分调研,该县县委六届四次全会决定,以建设靖通、武靖、靖黎高速公路为契机,全面对接桂林、芷江、黎平机场空航优势,充分挖掘飞山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宗教文化、民族风情四大旅游品牌。同时设计出6条包括所有特色旅游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全年推出“四八”姑娘节、“5.19”旅游日、“六月六飞山祭”、“九月十九观音生辰”、“十二月初八苗年节”等系列民俗节日,举办“品天籁歌鼟,游楚南飞山”登山活动、自行车骑手飞山挑战赛、合拢宴等活动,丰富飞山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据统计,2013年1月至10月,飞山景区接待各地游客超过15万人。来靖游客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拉动了茯苓、杨梅、山核桃种植、加工业和地笋苗寨、排牙山、青龙界、文峰塔等生态、民俗游的快速发展。6月中旬靖州杨梅盛产期,前来品杨梅、游飞山的人士络绎不绝,靖州大小宾馆出现“一房难求”的盛况。

  为更好地展示飞山及其文化内涵,由该县文艺界人士编排的大型情景剧《飞山神韵》也将于近期精彩上演,为飞山文化旅游增添新的亮点。

  下一步,该县还将通过每年举办“中国·飞山文化旅游节暨中国·靖州土特产品博览会”,邀请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专家把脉飞山文化内涵,策划飞山旅游发展,合力构筑县域文化产业高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飞山将以全新的面貌闪耀中华大地,给世人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