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靖州 > 靖州文化

独特的花苗刺绣

发布时间:2019-05-08 11:34 信息来源:花苗网


f168e0af2d2641de9bf4bb9685e45f66.Jpeg

菜地村舒珍英与潘秋连等在绣花帽(陆顺祖/摄)


      靖州花苗刺绣是苗族妇女运用独特的手法进行刺绣的技艺。它是苗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一、花苗刺绣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渊源

(一)地理环境

靖州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的怀化市南端,湘黔两省交界处,系湘西南通往贵州、广西的咽喉。县境东临本省绥宁,北接会同,南毗通道,西连贵州黎平、锦屏、天柱。花苗刺绣具有广阔的地理空间,便于刺绣技艺的交流、传承与发展。

靖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左右。县境南北纵长58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2200.51平方公里。山地是靖州的主要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80.84%的山地,大多是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和海拔500米到800米之间的中低山,只有少量海拔在300米到500米之间的低山。山地间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田坝,如新厂九里田坝、铺口田坝等。人们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平坝和向阳坡地上种棉花、苎麻、桑树,如地交地理歌中就有“苞谷种在十字路,棉花种在横岭坡”的歌词,有的村寨直接用“棉花地”来命名。这为苗族刺绣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靖州“锹里”地处相对封闭的偏远山区,是苗族五大支系之一花苗的主要聚居区。境内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以前交通极不方便,俗有“抬脚难走五里路,举手难攀五尺山”的说法。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只能是自给自足,自己解决穿衣打扮问题。这为花苗刺绣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需求。

靖州境内有苗、侗、汉等25个民族,总人口27 万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48%。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形成人们自然分工,男耕女织,共同维系家庭生计。苗族妇女聪明能干,悟性极强,一双灵巧的手能绣出美丽图案;女孩长到5岁就开始跟母亲使针刺绣,都会绣制简单图案,因为不会绣花的姑娘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婆家。这为花苗刺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二)分布区域

几千年来,花苗刺绣分布在古锹里地区的靖州、通道、黎平、锦屏和天柱接边地区的花苗村寨。靖州则主要分布在新厂、平茶、藕团、铺口、三锹、大堡子、坳上等乡镇。靖州花苗刺绣,在古锹里地区最具代表性。

清朝雍正五年(1727)新厂“谬冲剿苗事件”结束后,生苗区不断缩小,靖州花苗刺绣退缩到新厂地交,藕团高坡、老里、高营、新街,平茶棉花、新山、江边、地祥,三锹地庙、菜地、地笋、元贞、凤冲、小榴,大堡子岩湾、塘款、铜锣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支持、扶助花苗刺绣,靖州县内苗族村寨大种棉花、纺纱织布,购买机纺布料、纱线、彩色丝线、绒线,刺绣技艺迅速发展,范围恢复到新厂的覃团、哨团、燕团,藕团的团山、陇团、新寨,铺口林源、坝阳等县内熟苗区各村寨。

fdf14b1a05a343178c80f737e61f914e.Jpeg

杨连花与师傅在绣花鞋(陆顺祖/摄)

(三)历史渊源

靖州苗族历史悠久。他们与5000多年前的“九黎”和尧舜禹时期的“三苗”及周时期的“荆楚”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3000多年前,由于不断遭到尧舜禹的进攻,三苗一部分进入鄱阳、洞庭两湖以南的江西、湖南崇山峻岭之中,被称为“南蛮”。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祸,苗族先民被迫西迁,进入人烟稀少的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武陵山区,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由于东汉和西晋王朝一再出兵进剿,苗族先民大量被屠杀,不少人又向西南迁徙到五溪地区及飞山一带,称为“五溪蛮”“飞山蛮”。为了生存,苗族居民在此垦荒种地,种植粮食、棉花、苎麻、桑树,妇女纺纱织布、养蚕抽丝,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传承新厂斗蓬坡文化,开展手工刺绣。

古老的花苗刺绣源于斗蓬坡四乡河文化,秦汉、唐宋时期一直延续着花苗刺绣。明清时期,花苗刺绣得到发展,苗族古歌中亦有“三十三锹绣花带,林源上堡绣花鞋”的歌词,足以说明传承之久远。    

清康熙《靖州志》记载,靖州:《禹贡》靖州之域;成王(约前11世纪)封熊绎于楚,为黔中地;秦改黔中郡;汉改武陵郡,武帝时(前140)改牂牁郡,属益州;三国(221)隶蜀。胡奉衡(清乾隆年间举人,官至黄州府教授,今新厂镇四乡所人)在《竹枝词》中这样写道:“牂牁郡自汉时留,洞锦矜夸产古州。苗女刺成经岁力,遗教传是武乡侯。溪蛮风景自来殊,衣只齐腰履著趺。松火夜偕诸女伴,纺成洞布纳官租。”

苗族妇女的绣品,除交纳官租外,更多的将其缝在服饰上,用于自身穿着打扮。

清光绪《靖州乡土志》记载:“女则上衣直领,下裙襞绩而短,仅能掩膝。行领衣裙缘以花,妇髻平挽,两角如满装,花苗衣也。今九寨六户三排半是矣”。“六甲内地焦(今地交)一团为花衣”。

《靖州民族志》载:靖州花苗服饰崇尚简朴,多为自织、自染、自缝。男式服饰朴实大方,喜缠青布头巾,腰束印花带,长丈余,头巾、腰带两端绣有“狗齿”花纹;青、壮着对襟衣,衣领用白线绣“狗齿”花样。女式服饰十分复杂,新厂、平茶、藕团、三锹一带青年妇女头缠花辫、戴绣花帕,身着胸襟边缘和袖口镶有花边的上衣,腰束织绣的花带,下着红蓝花边的百褶裙,脚穿钩尖绣花鞋。小孩帽子式样繁多,有“狗头帽”“猫头帽”“蛤蟆帽”“鱼尾帽”,腹系绣花“抱肚”,背小孩用的是绣有精致图案的花背带。

民国时期,靖州花苗刺绣及服饰一直保留明清时期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靖州花苗刺绣及服饰达到鼎盛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机织各种颜色布料,机纺纱线、丝线、绒线等五彩缤纷线材,纷纷进入苗族居住区域,花苗家家户户从事刺绣,绣出大批精彩纷呈、五光十色的绣品。

19f93a0727044cc196dbbcc531a5d14e.Jpeg

地交村潘世莲与杨吉爱等在绣花帕(陆顺祖/摄)

二、花苗刺绣的基本内容与重要价值

花苗刺绣是苗族妇女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和鉴赏水平,利用绣花针、顶针、夹针钳、剪子、挑钩、竹筘、紧布刀、陡机、绷圈等工具,采用许多独特绣法,模拟大自然景物进行的刺绣技艺。其产品主要为妇女的头帕、衣服、腰带、绑腿、绣花鞋、童帽、围裙、背带、帐帘、壁挂等。刺绣的图案有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内容丰富多彩。使用红、黄、蓝、绿、青、靛、紫等各种颜色丝线刺绣,古朴艳丽、璀璨夺目。技艺多以挑、绣、贴等方法,结构巧妙,变化繁多,一幅绣品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一)基本内容

1.锯齿绣:选择一根较粗的纱线作主线和几根不同颜色的彩线作绕线,先将一根彩线绕主线一圈,绣上第一针;再绕主线一圈绣上第二针,第二针要比第一针长;如此类推,一般绣上五针,形成锯齿状,锯齿颜色多达五种以上。它多用于绣男女头巾和男腰带。

2.网边绣:用一根彩线在底布上由里向外绣上第一针,再留出0.2寸的距离,由外向里绣入底布;连绣三针后,在正面上隔根挑根,再绣入底布,使正面形成交织的渔网状;当一种颜色绣到0.7寸,再换另一种颜色。它能为剪贴好的图案框边,多用于童帽、口水兜、儿童背被。

3.盘针绣:用两根线分别放在底布的正面与背面,先用绣针由背面绣到底布的正面,用正面线绕针一圈,抽针压住,再后退一针穿进原形成的线圈中间,绣到底布上;如此往复,直到完成。它能装饰图案,多用于头巾、童帽。

4.鸡肠绣:选黄、红、绿三种彩线,先用黄线绣在中间定好型,形成锐角三角形,角高为0.4寸;再用红线与绿线依其形状绣在两边,弯弯曲曲如鸡肠状。它色彩斑斓,多用于头饰。

5.捆虫绣:用一根彩线从底布绣出,再将其线挽绞在针上,当挽绞的结长达0.5寸时,将针从绞线中抽出,形成昆虫状,然后绣在底布上。它立体感强,多用来作花芯。

6.鸡足绣:用白线在底布上横绣两针,再在两针中间直绣一针,形成鸡脚状。多用于填充图案空白处。

7.跳三针绣:用白线在底布上绣三针,间隔三针距离,再绣三针。它构图简单,多用于衣边简单装饰。

8.挑纱绣:用备好的白纱排经线,将经线挽上陡机,用铜制挑钩挑彩色丝线绣花,用梭飘穿白色纬线将绣线挡住,扣紧竹筘,用紧布刀紧纬线。它图案丰富,多用于绣花带、幼儿背带。

9.平绣:先在底布上绘制好图案,再用丝线或绒线把图案平整的绣在底布上面,并用不同颜色绣出层次。它多用于绣自然界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山水日月等。

10.数纱绣:就是数着底布纱的经纬线进行刺绣,所绣图案十分统一并极有规律。它多用于绣花边,儿童背被。

11.折叠绣:用白色的薄布层层折叠,中间夹上不同颜色的布料,形成所需要的图案(如百合花),再绣到底布上,其绣品很有层次感,但色彩稍差些。它一般只用在衣领、童帽和背被上面。

12.十字绣:用自己织的土布作底布,数底布的经纬线,用丝线或绒线打成十字,再用许多十字连成图案。它绣法简单,常常用于绣带子、围腰、鞋垫等。

3f6a3948eed44c57835c2ed9b96d87f9.Jpeg

精美的花帕(陆顺祖/摄)

(二)刺绣过程

1.备线:先将棉花纺成白纱,后用天然植物染料将部分白纱染成红、黄、蓝、绿、青、紫等不同颜色彩线作为绣线。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纱线、丝线、绒线都从市场购入。

2.选布:选择自织或购买的白布、蓝布、青布等不同颜色的布料为底布。布料要求质地柔软,经线纬线纹路清晰。刺绣之前,有的布料(如用于绣花边的)可先用米汤浆好,晾干后平整稍硬,手感强,便于手工刺绣。

3.构图:刺绣图案很多,常用的有二十多种:如蝴蝶、老鹰、龙凤、鱼虾、牛马、桃花、李花、锯齿、榔头、万字、红心等等。图案既可选择传统的,又可创新自绘。有的图案先采用剪纸方式剪出,贴在不同颜色布料上,再将布上的图案剪出来。如绣花鞋以龙凤、童帽背被则以银钩与铜钱等为图案。

4.刺绣:根据不同图案及要求,选择不同颜色的绣线,用绣花针穿线进行刺绣,这是刺绣的关键环节。刺绣时要讲究图案、颜色合理搭配,清新鲜明;各种绣法巧妙运用,相得益彰。

5.挑绣:用铜挑钩挑彩色丝线在陡机上挑纱绣花,将10余种图案绣在经纬线中间。正面在下,用一面镜子放在下面,经常对照检查;反面在上,把线头留在上面,方便换线和剪除。

6.整理:对绣出来的图案认真进行检查,漏针之处及时弥补,剪除多余线头。如用米汤浆过的底布绣成花边,可将底布清洗干净、整平,方便日后使用。

7.应用:有的绣品一次完工,有的需要二次加工,如装饰衣服所绣的花边,则要缝制在衣领、衣襟、衣袖、衣脚上,使服饰亮丽,光彩耀人;绣出的帐帘、壁挂则须配上手工制作的丝带,然后挂在帐檐或墙壁上,使居室富丽堂皇。

25aae1b8865c4122a5d90c26558c4c8c.Jpeg

漂亮的童帽(陆顺祖/摄)

(三)主要特征

1.色彩艳丽。花苗刺绣使用红、黄、蓝、绿、青、紫等彩色丝线、绒线刺绣,红色与绿色为主色调,辅以他色,色彩斑斓,亮丽端庄。绣出的绣品有的绚丽多彩、朴实大方,有的则雍容华贵、厚实稳重。

2.图案丰富。花苗刺绣图案种类繁多,动物类有马、牛、狗、双龙抢宝,飞禽类有鸡鸭、仙鹤、喜鹊、鸳鸯戏水,水产类有虾、青蛙、鱼跃龙门,昆虫类有蚕虫、蝴蝶、蜜蜂,花草类有浮萍、茶花、百合花,用具类有锯齿、榔头、银钩,鱼网、铜钱,自然景物有山川、河流、太阳、月亮等等。一幅绣品,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3.形象夸张。花苗刺绣图案源于生活,凭借妇女的观察与想象力,大胆夸张,将自然景物抽象化,用简单线条勾勒出奔马、飞蝶、桃花等飞禽走兽和花草鱼虫,融合含蓄、抽象、夸张于一体,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4.构图和谐。花苗刺绣讲究规整性,刺绣的针点都有一定的规格和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感;花苗刺绣讲究对称性,几种图案互相搭配,几种绣法巧妙结合,成双成对,横竖成行,尤其是挑花刺绣图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圆心,坐标轴不论沿横向还是纵向折叠,都是对称的;花苗刺绣讲究图案色彩搭配,强调色彩与图案的完整和统一,做到锦上添花、别有风趣,格外精美,耐人寻味,让人爱不释手。

(四)重要价值

花苗刺绣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历史,至今仍勃勃生机,是因它具有重要价值。

1.历史价值。因历史原因,花苗没有文字,聪明的苗族妇女便用各种符号和图案来记录苗族人民的迁徙、生产、生活和发展,每幅绣品就是一部史诗。正因为苗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刺绣技艺,把精美的绣品穿在身上,显得花哨多姿,与众不同,人们便将靖州、黎平、通道接边区域的这支苗族称为“花苗”。这为研究苗族发展历史提供了依据。

2.文化价值。花苗刺绣图案中的蝴蝶、青蛙、游鱼反映了苗族人民对其先祖及生殖的崇拜,龙是人们向往除灾去病,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家道发达;凤则反映人们对美好前程的向往,平步青云,称心如意。这对苗族文化的整理挖掘,提供了重要素材。

3.艺术价值。花苗刺绣图案组合自由,如奔马、飞禽、游鱼、桃花等巧妙组合,用不同颜色的布料剪贴或折叠成云朵、百合花缀绣在儿童的凉帽、背带上,灵活多样、虚实结合的技巧为人们绘画创作提供了借鉴作用。

4.经济价值。由于花苗刺绣作品美轮美奂,观赏性、艺术性很强,深得收藏家的喜爱;刺绣技艺能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天很多服装缝制者也喜欢用花苗绣品装饰衣服,特别是现代家装更采用了花苗刺绣的图案。因此,刺绣产品具有一定的销售市场,能为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花苗居住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落后,发展苗绣事业,不失为精准扶贫的有效项目。苗族地区旅游开发需要有产业支持,充分利用苗绣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产出各种适销对路的手工艺品,可以助推苗族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01cfd22f20eb4c6aa06110259ef6fdb0.Jpeg

地笋村吴水萍与龙梅艳等在绣绑腿(陆顺祖/摄)

三、花苗刺绣的存续状况与保护工作

(一)存续状况

改革开放后,花苗刺绣技艺有所发展。有的村寨将其作为脱贫致富、扶贫攻坚举措,鼓励懂得刺绣技艺的妇女开展刺绣,地笋、菜地、地交、江边等村成为刺绣之乡。进城打工的妇女如杨秀兰、陆再英等也将刺绣工具从乡里搬进城里,一边打工一边刺绣,刺绣产品成为创收项目。党和政府也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花苗服饰2016年被列入怀化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菜地舒珍英、潘秋连在渠阳镇土桥街办起了苗绣传习所,举办“三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人才专项培训班,向苗寨妇女传授刺绣技艺。县域内出现了一批事业心强,技艺精湛的民间传承人,潘启香、杨秀兰、舒珍英、潘秋连等在民间都很有影响力。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苗族青年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除县、乡、村组织的大型活动部分相关人穿苗服外,绝大多数人都穿现代服饰,苗族服饰市场正在不断萎缩。花苗刺绣技艺逐步被电脑和机器所代替,手工刺绣艺人的数量也日渐减少,只有少数留守老人和个别在外打工的中年妇女利用空余时间做点刺绣。少女们人人学刺绣的情景再也看不到,即使有个别的学习,那也是凤毛麟角。可以说,现代文化越是发达,传统技艺流失也越快。面对花苗刺绣技艺所遭遇的失传危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与保护,确保这一古老的苗族传统技艺顺利传承下去。

b06db7437ec349d0b4e7600bc43a4a51.Jpeg

用了几代人的儿童背被(陆顺祖/摄)

(二)保护工作

1.开展花苗刺绣技艺的全面调查,把花苗刺绣技艺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文化内涵、重要价值、典型作品、存续状况和发展变化等详细情况一一弄清楚。

2.做好花苗刺绣技艺的记录和建档工作,通过文字、图片 录像等手段,记录图案设计知识、典型刺绣作品、刺绣流程和具体工艺、刺绣材料、刺绣工具及使用方法,建立花苗刺绣技艺数据库。

3.制定花苗刺绣技艺保护清单,把刺绣技艺的内容和环节尽量细分,同时根据其价值和濒危程度划定保护层级。

4.制定花苗刺绣技艺基本标准,将各种不同绣法逐步标准化、规范化,并印发给传承人,方便传承人做好传艺工作。

5.加强花苗刺绣技艺传承人的保护,做好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建档工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帮助传承人搞好产业开发。

6.开展花苗刺绣技艺培训,组织人员编写《花苗刺绣技艺》教材,定期举办刺绣技术培训班,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花苗刺绣技艺”课程。

7.开展花苗刺绣技艺学术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苗寨调查走访,撰写学术论文,召开学术研讨会,提升文化品味;帮助传承人整理刺绣经验,出版花苗刺绣技艺资料及书籍。

8.成立花苗刺绣技艺行业协会,帮助传承人和爱好者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政策支持。

9.做好花苗刺绣技艺合理利用,搞好产品市场定位与开发创新,合理依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指导传承人和爱好者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助推靖州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1.制定保护政策。根据民族自治法制定保护政策,成立有专家指导的保护政策咨询小组,完成细化、可操作的保护办法。

2.确保资金到位。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府每年拨专款保护的基础上,将县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向社会广泛筹集资金。

3.建立激励机制。对花苗刺绣传承人进行积极保护与鼓励,根据传承人的级别和贡献大小,由政府发放相应的传承津贴。鼓励引导刺绣师傅开展授徒传艺,提高荣誉感,增强自豪感。

4.列入责任范畴。将花苗刺绣技艺的保护列入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日常工作议程,建立健全民间自发传承和政府自觉保护相结合的机制,定期检查督促,确保花苗刺绣技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展提升。

作者:陆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