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靖州唱响生态建设恢弘乐章

发布时间:2020-05-12 10:47 信息来源:靖州新闻网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靖州唱响生态建设恢弘乐章

——靖州林业发展70年纪实

行走在靖州大地,绵延青山林海翻浪,绿波卷潮,满目郁郁葱葱;渠水河畔柳绿花红,白鹭起舞,一派生机盎然,如此迷人的生态画卷,是几代务林人与靖州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共同绘就。70年来,靖州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围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按照“调结构、兴产业、强管理、增效益、创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地推动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深化林业改革,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恢宏乐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93%,森林蓄积量1315.1万立方米。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全省林业十强县”。

一、抓好植树造林,巍巍林海翻碧浪

一是率先打响消灭荒山攻坚战。在上世纪50年代,我县荒山荒地面积达133.23万亩。为积极消灭荒山,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国营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大户承包造林等造林模式相继涌现。1953年,集体造林模式开始在全县推广,高潮时期全县造林面积的90%以上为集体造林,至1988年,全县公社林场16个,大队林场68个,经营山林面积6.68万亩。80年代,县委、县政府鼓励山地开发,提出“谁造谁有”,作出“三年消灭宜林荒山,五年绿化靖州”的决定,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以大户工程承包造林为主的造林热潮,涌现出个人承包荒山造林7.16万亩的全国劳动模范林跃、个人承包荒山造林5.97万亩的湖南省农业劳动模范尹松柏、打响“四乡百里”荒山绿化和“环城”绿化工程歼灭战的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江代荣等先进代表。1992年成为全省第一批消灭荒山达标县,1995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二是重点实施生态工程造林。针对集中连片的大面积荒山荒地,实施飞机播种造林,1969年在艮山口修建林业飞机场地,1971—1972年共完成飞播面积39.367万亩。重点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长防林、退耕还林等工程造林项目,其中1991至1995年,我县成功地完成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5.41万亩,2000年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的“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先进单位”奖牌;2001—2003年,投入225万元,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2.34万亩;2001—2017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35万亩,兑现各类补助资金3498.1万元。三是积极倡导义务植树造林。2001年成立县绿化委员会,推行义务植树“三定”“三包”制度。2005年县人民政府1号文件《关于加强我县城镇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工作的意见》,规定相关单位未按法定人数完成义务植树或验收不合格的,每人收取20元以资代劳义务植树绿化费,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2010—2018年,全县共计完成造林达23万余亩,义务植树达400余万株。

二、统筹城乡绿化,苗乡侗寨换新颜

一是城区绿化。随着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县委、县政府及园林部门提出“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入街头,把花草引入家庭”的口号,动员全县人民绿化街头巷尾、住宅院落,美化市容、校容和院容,取得了良好绿化效果。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道路景观、小景点、小游园、小型城市公园、城市休闲绿化广场、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化带建设、风景名胜区开发等。2016年,我县成功创建“湖南省园林县城”,现正在争创国家园林县城。2018年我县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51.4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9.05%;绿地面积322.85公顷,绿地率35.87%。二是三边绿化。主要是对通道视线内荒山绿化、城郊绿化和沿江绿化。制定《靖州县“三边”绿化总体规划》,明确绿化范围为“一镇一江三道一路一线”第一层山脊的可视范围,即渠阳镇城边第一层山脊的可视范围,渠江两岸第一层山脊的可视范围,境内包茂高速公路路段、209国道、S222、S319两条省道第一层山脊的可视范围,靖州至锦屏县级公路第一层山脊的可视范围,境内枝柳铁路线第一层山脊的可视范围。2010年以来,全县完成“三边”绿化造林2.5万余亩,完成通道绿化500余公里。三是秀美村庄建设。2014年,根据省林业厅任务安排,我县大力实施秀美村庄建设,对全县185个村庄绿化进行规划编制,截至2018年,已完成秀美村庄示范村建设10个,达标村建设57个。其中三锹乡地笋苗寨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寨牙岩脚被评为全省“绿色湖南—秀美村庄建设”示范村。全县实现城在绿中、村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绿化目标

三、强化管护措施,生态建设增效益

一是划定生态红线。全县共区划界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9.3万亩,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62.45万亩,生态红线保护范围104.52万亩。建立靖州国家森林公园、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飞山-苗乡侗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埋头鲤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青靛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32.24万亩,占县域面积的10%。三是严格依法治林。重点打击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2016—2018年,共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30起,没收木材865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81.8万元。三是严防林业灾害。重点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2016年以来,通过招投标方式向社会购买森林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引入无人机、直升机防治松毛虫、竹蝗等林业有害生物面积15.1万亩;县600人、乡150人、村30人的三级应急扑火队伍,近年来,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当前,全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先后成功申报靖州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和靖州(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推广林业科技,森林经营科学化

一是建设杉木良种培育基地。在排牙山国有林场建成杉木初级种子园1080亩,二代种子园355.5亩,三代种子园796.5亩,试验林720亩,育种资源收集圃和采穗圃214.5亩,累计提供杉木良种2.8万公斤,年产良种1300公斤。二是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茯苓菌种、茯苓袋料、茯苓栽培技术规程、鲜茯苓4个茯苓地方标准,杨梅鲜果、杨梅栽培技术规程、杨梅酒3个杨梅地方标准,获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批准并公布,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通过省地方标准审定。三是推广林地测土配方技术应用。建立了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应用示范点,栽植杉木、马尾松和杨梅2800亩,示范带动周边林农测土配方造林1.1万亩,全县林农知晓率达95%,造林使用率达95%以上,其中大面积造林、工程造林和项目造林使用率达100%。四是着力加强品种选育。成功研发茯苓新品种“湘靖28”,具有结苓早、菌核个体大、结苓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良特性,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登记;对靖州杨梅实施太空育种工程,成功繁育“太空杨梅”10多个株系,实现杨梅成熟期由平均15天延长至25天左右;通过引种栽培、杂交育种试验和早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引进繁育美国山核桃、浙江山核桃等40多个山核桃优良品种。五是开展林业科学技术培训。采取邀请大学教授指导与本地专家讲课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举办杨梅、山核桃、茯苓及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5—6期,培训人员150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目前,全县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90%以上,每年造林合格率均达95%以上,良种使用率和合格苗木栽植率均达100%。

五、创新监管模式,资源监测全覆盖

投入200多万元,充分运用遥感影像、GPS定位、网络监控、无人机、大数据、图层软件分析等现代信息化科技手段,在全省首创县级森林资源监管平台,构建起天空地全覆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一是建立林地林木卫星遥感监管系统。利用两期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进行比对,提供准确的山场源头信息,解决山场源头监管不力的问题,林区违法犯罪活动无处遁形。二是建立木材流通领域监管系统。与“天网工程”信息共享,利用设置在各乡镇、主要路段的112个监控探头,对全县木材流通运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解决道路运输情况不明的问题。三是建立护林巡山监管系统。为全县143名公益林护林员配备手机,利用啄木鸟监测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巡山护林,解决巡山护林动态不清的问题。四是引入无人机巡查森林资源。引入一架CW-20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专门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监管工作,及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六、深化林业改革,林区发展添活力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林业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的指导思想,我县林业建设初步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02年至2003年,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人工造林、封山育林2.34万亩。2001—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6万亩,建成国有排牙山林场省级森林公园、五龙潭森林生态保护区、地理冲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49万亩。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全县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10.9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2.1%,区划界定商品林面积152.2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9%。

2016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怀化市列为全国22个、全省唯一的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明确在我县开展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我局积极抢抓这一重大机遇,着力构建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等重点改革任务。一是不断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林业服务方式。在县政务中心设立6个林业服务窗口,将27项林业行政审批、许可、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大厅办理。在11个乡镇设立林业便民服务窗口,为林农群众直接办理县内木材运输证、民用材采伐许可证、查询林地测土配方等事项,大厅与窗口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家庭林场13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个,林业经营、林下经济、资源保护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4个,经营面积达20.1万亩。二是积极探索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制定《靖州县森林资源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经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原则同意先行在平茶镇、文溪乡、寨牙乡、江东便民服务中心和排牙山国有林场开展森林资源经营权流转登记试点工作,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向林业产业聚集。三是深入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制定《靖州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实施方案》、《靖州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管理办法》、《靖州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公司工作方案》、三方协议等,探索成立第三方服务机构,组建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收储公司,明确收储公司以保证金的形式,为林农、林企在银行使用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使银行放贷实现“零风险”,彻底解决林农抵押贷款难、银行放贷顾虑多的问题,吸纳金融资本投入林业。相关资料已经提交县农行并报到市农行。

随着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的全面推进,苗乡侗寨翘首以盼的林区增效、林业增长、林农增收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林业发展要素进一步激活,林业产业日渐做大做强。全县林产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生产中纤板、细木工板为主的现代林业加工体系,竹木经营加工企业年经营加工能力达40万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98%。种植茯苓320万窖,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成为“中国茯苓之乡”。杨梅种植面积达8.6万亩,年产量达7万吨以上,年产值达10亿元,成为“中国杨梅之乡”。种植山核桃面积达6.2万亩,年集散加工量达2.6万吨,成为湖南山核桃的中心产区。全县拥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2018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8亿元。

七、聚焦生态扶贫,绿水青山淌金银

近年来,我们积极把林业优势转化为扶贫攻坚的核心力量,将各项惠民政策重点向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和地区倾斜,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互利双赢。一是扎实推进林业扶贫项目。2016年以来,积极整合涉农扶贫资金3363.27余万元,实施造林补助、森林抚育补助、楠竹低改、林区道路建设等30余个扶贫重点项目,拓宽了林农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二是积极落实生态扶贫政策。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9人为生态护林员,负责管护全县171.8万亩天然林、退耕林等重点生态林。生态护林员管护工资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按月发放。同时,将公益林护林员选聘对象转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县现有公益林护林员132人,其中111人为贫困人口,待管护合同到期后选聘对象将全部转为贫困人口,管护工资按1.5元/亩发放。两类护林员中少数民族占据85%以上。三是全力抓好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全局80余名党员干部与藕团高坡、潭洞、老里和渠阳梅园村的300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困难。2016年以来累计落实帮扶资金80余万元。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辈辈林业人在靖州这方热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一道道绿意盎然的生态屏障,用智慧和实干谱写了一个个敢为人先的壮丽篇章。看未来信心满怀,广大靖州林业人将牢记初心使命,准确把握形势,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推进全县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地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文/邱威鹏)